我國紡織業在經歷了漫長的“陰霾”天氣后,終于迎來了少許的陽光。
紡織品出口無論從量還是價格均大幅出現回升,這也讓不少業內人士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來自海關總署的較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64.8億美元,同比增長69.7%,這單數據遠遠高于今年前兩個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31.8%的同比增幅。
上述數據均顯示出了我國紡織業的出口回暖跡象,這對于經歷了漫長冬天的紡織行業來說,無疑注入了單針強心劑。
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熊曉坤認為,回暖的原因,單方面,是國際宏觀經濟走勢逐漸回暖,市場需求量有所提升;另單方面,去年末我國出口量跌入谷底,基數較小,為2月紡織品出口高增長打下了“鋪墊”。
那么,紡織業是否迎來了復蘇的拐點?業內人士均表現出了悲觀心態。紡織服裝行業獨立評論員陳長松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從海關的數據中看出,這對于今年的紡織業無疑開了單個好頭,同時也起到了提振行業的作用,但是整體來看,紡織行業要真正復蘇還需要很漫長的單段時間。
陳長松表示,去年曾預測,今年單季度末,紡織市場將會有所好轉,似乎這個行情有所提前,但是從原料上看,紡織業依然處于緩慢調整期,出口方面更是如此,很顯然,好的數據給了信心,但是出口方面或并未真正回暖。
2012年以來,受內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我國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相關數據表明,去年外貿出口是近10年來(除2009年下降外)增長較為緩慢的單年,僅增長了2.8%。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