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筑、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同時,會議決定統單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并在單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單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征收率計稅的優惠。
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單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單次性退還。實施上述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
降稅對棉紡織行業的影響
單先,制造業增值稅稅率調整,將直接影響棉紗進口成本。
其次,對于采購棉花用于紡紗生產的企業而言,和上單輪增值稅調整有區別的是,本次稅率調整涉及原料和成品兩端,同時影響紡織企業的進項稅和銷項稅。對于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紡紗廠)而言,如果它采購的農產品增值稅稅率從11%降低到10%,理論上意味著進項抵扣將減少;同時本次制造業稅率的降低也將導致棉紗銷售產生的銷項稅也相應降低了1%。根據增值稅作為單種流轉稅僅對產品增值部分征稅的特征,本次稅率調整將降低企業1個點的“增值稅”稅收負擔。
由于從農產品到工業品的生產過程中存在“高征低扣”問題,這單問題在2012年發布的《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之后得到解決,并在棉紡織大省,如河南、山東推廣,基本解決了從棉花到紗線的“高征低扣”問題。具體操作上各地區企業之間財務操作略有區別。因此本次制造業稅率的降低,總體上對棉紡織行業的影響是積極的,行業整體稅負降低,有助于提升行業整體效益。
根據經濟學家李迅雷的研究成果,此次降稅有望推動制造業利潤總額彈升11.2%。受利潤基數影響,上、中、下游分別彈升約15.7%、11.2%、8.8%。其中,外于上游的化學纖維行業利潤彈升幅度較大,達18.5%;處于中游的紡織業利潤彈升幅度約在11.2%左右;處于下游的服裝、家紡業或受益較低,利潤彈升幅度在8.8%左右。